大家都知道,燕窝它是金丝燕用唾液筑成的窝巢,小金丝燕就是在燕窝中出生成长。从前都是当小金丝燕长大飞离燕窝时,燕农就把将燕窝取下。时至今日,马来西亚,印尼,泰国这些燕窝的主要产地,都已经有了很成熟的燕窝生产体制。从燕屋的建立,引燕、采集、研发、生产、检验,一气呵成,最大程度的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链的影响,最高效采集到雨林中的珍惜食材,最本真的传递食材本身的价值。
刚取下的燕窝中都是小燕的羽毛和杂物,而我们日常见到的成品则是经过挑毛加工的,燕窝的挑毛工艺一般可分为干挑、半干挑和湿挑。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,燕窝挑毛加工时的一个规律:能干挑的燕窝,绝对不选择湿挑。比如一盏优质燕窝,明明能用干挑或者半干挑就能将燕毛去除干净了,却偏偏要湿挑,费时费力不说,还容易破坏盏身和囊丝,既多此一举,又暴殄天物。
干挑:
干挑燕窝本身就是品质极好的极轻毛原料。通常会进行干挑的毛料内部网丝囊状不会藏有太多黑点、杂质,一般是极轻毛,3-5根,而且只会散在盏背上,不会在底部,只挑取大毛。
干挑燕窝大多数是雨季燕窝,但雨季燕窝中也有多毛的原料,并不全部都能成为干挑燕窝,因此干挑燕窝的数量极少,价格卖得最贵。从稀缺度以及价格方面来看,也就是告诉我们在购买干挑时一定要谨慎选择。
半干挑
半干挑加工时,会稍微对燕窝喷水或浸泡,湿水的时间不能过长,使燕窝在水分吸收后,保持八成干左右,再进行挑毛。干挑和半干挑的方法能保留燕窝完整的形态,干挑燕窝囊丝相对多,半干挑燕窝囊丝极少,通常都是密盏。
湿挑
湿挑法会先将燕窝放水里泡发2-3个小时,用医用吸水纸吸干水分,再进行挑毛,湿挑对盏型保留较差,经定型后外观上会有明显的缝隙,形成湿挑的密盏或疏盏。中毛、重毛和超重毛燕窝,底座、囊丝和内部藏有许多燕毛和杂质,所以一般会用湿挑法来挑毛,燕窝的干净度比干挑或半干挑高。
我们在从干净度程度上来看看不同工艺区别
干挑泡发后会发现不是很干净,很多小毛都卡在燕丝内,所以还需要我们自己稍微清洁一下。半干挑则是在干挑的基础上喷极少的水来软化燕窝,相对挑得干净了。而湿挑与干挑相反,湿挑则是完全浸入水中。
将原料燕盏泡入水中,进行反复刷洗,浸泡致盏丝软化后捞出,用医用吸水纸吸干吸干水分,然后再开始挑毛。洗干净后需重新吹至九成干定型。
燕窝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水溶性蛋白质中的唾液酸。一般认为,湿挑工艺由于经过初步泡发,唾液酸的含量会随着泡发,在水中溶解而流失。但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。
唾液酸的学名叫作“N-乙酰基神经氨酸”,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碳水化合物,可溶于水。实验室提取燕窝中的唾液酸,即使是最有效的方式,用到特殊材质的树脂溶剂,也需要在机器匀速震荡12个小时才能充分溶解。
更何况,大家在炖燕窝之前,无论干挑的燕窝还是湿挑的燕窝,都会进行泡发、过滤。很多朋友连泡发的水都舍不得倒,其实没有这个必要,泡发后的水里面,除了微量的亚硝酸盐,几乎不含任何有营养价值的物质。
挑毛工艺的不同,必然带来的结果就是对燕窝完好程度的破坏,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不同燕窝产品的等级分化,从而出现燕盏、燕条、燕角、燕碎等。从这样的结果反推就能理解,为什么挑毛工艺越简单的燕盏,价格就越高了吧,毕竟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的定律。